
那张照片,如今已被许多人所见。王楚钦在训练馆的瑜伽垫上蜷缩着身体,随意搭着一条毛巾,陷入了沉睡之中。
尽管地板坚硬,灯光依稀可见,但他似乎已全然忽略周遭。这是男单决赛前几小时,他刚结束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,体能早已枯竭。
难以想象,仅几小时后,他将踏上决赛赛场,以4-0的完胜战胜法国选手费利克斯·勒布伦。
然而,真正的故事并非表面所见。
2025年10月5日,在北京首钢园举行的WTT中国大满贯赛事迎来了最后一天。王楚钦已摘得混双和男双两项冠军,唯独男单金牌尚待夺取。
展开剩余79%然而,在这一天,他先须面对队友向鹏的挑战。
半决赛打满七局。王楚钦曾一度以1-3落后,最终在决胜局以3-7处于落后境地。当摄像机镜头扫过他休息时,他瘫坐在椅子上,喘着粗气,汗水如雨般倾洒。
暗色沙发的靠背被他的汗水湿透,甚至隐约显现出“WCQ”三个字母的痕迹,代表着他名字的简写。
覆盖着毛巾的脸庞让人难以揣测他当时的表情。然而所有人见证了他重新站起,最终以13-11的比分赢得了决胜局。
整场比赛耗时2小时15分钟。
结束这场比赛后,距离男单决赛仅剩3小时。
他居然在那短时间内进入梦乡。卧于训练馆的瑜伽垫上,衣衫不整。
这不只是所谓的“拼搏美学”,而是极限挑战。自9月30日开始至10月5日,8天时间里,他参与了14场比赛。
其中有两天进行了“一日三赛”。混双比赛常常持续至深夜,第二天清晨又要投身单打。最紧张时,他每天仅得约5小时睡眠。
或许你会问,为何如此拼命?
因为无人能替代他。
在这次比赛中,中国男乒四强中涵盖两位年轻新秀:向鹏和林诗栋。然而林诗栋输给了法国选手小勒布伦止步半决赛。面对着赛点的局面,向鹏被王楚钦逆转。
最终,所有压力都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。
决赛前,小勒布伦连胜三位中国选手,声势正盛。他渴望实现“一串四”的壮举,打破中国队一统乒坛的传统。
王楚钦未让他如愿。4-0的比分看似轻松,但只有目睹前期比赛的人才知道,他几乎用尽最后一缕力气迈上赛场。
获胜后,他抬起奖杯的手颤抖不止。下场时,更需队友搀扶。
队医后来确认,高强度比赛导致他腿部肌肉轻微拉伤。
王楚钦自述:“第一天打完三场比赛,第二天早晨醒来,觉得支撑不了几天了。”
但他坚持了下来。
成就三冠王。世界排名积分超过一万,成为男乒历史上首位达此数字的选手。
若你认为这些成绩源自天赋或运气,那皆为错解。
在夺得混双冠军后,他与孙颖莎共同留下手印。摄像头聚焦在他左手上,掌心、指关节,密密麻麻,盖满11处老茧。
有些是数千次发球练习磨砺出的,有些则是反手拧拉时留下的。他称之为自己的“勋章”,是“时间的见证”。
再看那张照片:汗水在沙发靠背上勾勒出的名字缩写。
那不是偶然,而是他八天、十四场比赛、无数次极限对决的真实反映。
王楚钦在文章中写道:“愿这份‘不放弃’之心传递给每一个人。”
他所言非“胜利”、“冠军”,而是“不放弃”。
观众眼中所见皆是胜利、金牌、领奖台上的荣光。但运动员经历的却是痛苦、劳累,是每一秒想放弃又咬紧牙关度过的艰辛。
人民日报转发他的文章,并附注九个字:“愿这份不放弃心态感染每一位。”。
然而,有些东西要传递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困难。
当王楚钦倒在沙发上、瑜伽垫上进入梦乡时,并不知晓自己能否取胜。他只选择不放下球拍。
或许正是真正的体育精神——哪怕只剩丝线希望,也要拼到最后。
发布于:广东省盈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